第四章:病因病机

1.病因:凡是能破坏机体相对平衡状态而引发疾病的任何因素,又称病邪、病原。

2.病机:是指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

3.六气:风、寒、暑、湿、燥、火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正常情况下称为“六气”。

4.六淫: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实为外感病邪的统称,又称“六邪”。

六淫性质特点

1)风邪:①.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②.风性善行而数变③.风为百病之长④风性主动

2)寒邪:①.寒为阴邪,易伤阳气②寒性凝滞③寒主收引④寒性清澈

3)暑邪:①.暑为阳邪,其性炎热②暑性升散,易耗气伤津③暑气多挟湿

4)湿邪:①.湿为阴邪,易阻气机,损伤阳气②湿性重浊③湿性粘滞④湿性趋下,易袭阴位(下部)

5)燥邪:①.燥性干涩,易伤津液②燥易伤肺

6)火邪:①.热为阳邪,其性炎上②火易扰心神③火易耗气伤津④火易生风动血⑤火易致肿疡

5.疠气:是一类具有很强传染性的病邪。可通过空气、饮食、接触、蚊虫叮咬及其他途径侵入而致病。

6.七情:是指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是人对外界事物和现象的七种不同情志反映(精神状态),一般情况下属正常情志活动,不会致病。

7.痰饮:是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一般以较稠浊的称为痰,较清稀的称为饮。

从饮的停留部位可分为四大饮症:

悬饮(饮悬胸胁)——则见胸胁胀满、咳唾引痛;

支饮(饮支胸膈)——则胸闷、咳喘、不能平卧、其形如肿;

痰饮(饮留肠间)——则肠鸣沥沥有声;

溢饮(饮溢肌肤)——则见肌肤水肿、无汗、身体疼重。

8.瘀血:是指体内有血液停滞。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体内;或血液运行不畅,阻滞于血脉、经络及脏腑内的血液,均称为瘀血。

9.结石:凡体内湿热浊邪,蕴结不散,或久经煎熬,形成沙石样的病理产物,均称为结石。

10.正气:是指人体的机能活动及其产生的抗病、康复能力,简称为“正”。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简称为“邪”。

正邪相争:是指疾病发生及其演变过程中,机体抗病能力与致病邪气之间的相互斗争。

正邪相争的结果决定发病与否:正胜邪则不病,正衰邪胜则发病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11.虚证与实证症状特点

病程

面色

体质

形态

疼痛

二便

舌、象

脉象

虚证

久病

苍白

虚弱

精神萎靡

身倦乏力

气弱懒言

隐痛喜按

大便稀溏小便清长

舌淡嫩少苔

细弱

实证

新病

潮红

壮实

精神兴奋

声高气粗

疼痛拒按

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苔、厚、腻

实而有力

12.寒证、热证鉴别表

面色

四肢

寒热

口渴

大便

小便

舌象

脉象

寒证

苍白

清凉

怕冷

不渴或热饮不多

稀溏

清长

舌淡苔白润

热证

红赤

燥热

发热

口渴喜冷饮

秘结

短赤

舌红苔黄干

13.气滞:是指气机郁滞而不畅的病理状态。

第五章:诊法述要

1.四诊:是指中医诊察和收集疾病所运用的望、闻、问、切四种基本方法。

望色——主要观察面部皮肤色、泽的变化。

色——通常为青、赤、黄、白、黑五种。

泽——是色的荣、枯、明、暗等。

我国健康人面色:红黄隐隐,明润含蓄。

五色主病:青色、红色、黄色、白色、黑色。

1.常色:微黄透红,明润光泽(中国人健康面色)。

2.病色——五色主病:青色、红色、黄色、白色、黑色。

白色——主虚证、寒、失血。(颜面、唇、舌、皮肤、爪甲、眼眦)

——阳、气虚衰,血运无力,脉络空虚失养。

?苍白无华,血虚、失血。

?淡白,气虚。

?色白无华而浮肿(晄白),阳虚。

?面色青白,寒证。

舌相

1.正常舌象:淡红舌,薄白苔。

2.望舌色:

绛舌:舌色深红甚于红舌。主邪热炽盛证,主瘀血证。

红舌:舌色鲜红或正红。主热证。

淡白舌:舌色红少白多,色泽浅淡。主虚证、寒证。

(阳气虚衰或气血不足)

青紫舌:青舌,舌色淡紫无红—主阴寒证,主瘀血证。

紫舌,舌色深绛而暗—气血壅滞,主瘀血证。

3.小儿指纹是手太阴肺经的分支,按部位可分为风、气、命三关。

小儿正常指纹:红黄隐隐于食指风关之内。(淡红隐隐,不超过风关。)

小儿异常指纹: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分虚实,三关定轻重。

纹色鲜红者为寒证;紫红多为热证;

“射关透甲”——小儿指纹突破三关,透射爪甲。(临床危象)

4.望舌苔—苔色

白苔——多主表证,寒证,湿证。

黄苔——多主里证,热证。

灰黑苔——主里热、里寒之重症。

5.语言——言为心声。

谵语:神志不清,语无伦次,语意数变,声音高亢,多为热扰心神之实证。

郑声:神志不清,声音细微,语多重复,时断时续,为心气大伤,精神散乱之虚证。

6、问寒热

但热不寒——里热证。

潮热:按时发热,或按时热甚。

日晡潮热——下午3~5时热甚——阳明腑实证。

阴虚潮热——午后潮热,入夜加重。

湿温潮热——午后热甚,身热不扬。

7、疼痛的性质:

胀痛——气滞

游走痛——气滞、风盛、瘕聚。

刺痛——瘀血

固定痛——寒邪、湿邪、癥积。

冷痛——阳虚、寒邪阻络

灼痛——热邪

绞痛——有形实邪阻滞气机、阴寒之邪凝滞气机

酸痛——在肢体多为湿阻;在腰膝多为肾虚

重痛——湿邪困阻

隐痛——虚证

一般而言,新痛剧痛、痛而拒按属实,久痛时缓,痛而喜按属虚;红肿灼痛为实热,沉重冷痛为湿寒;刺痛固定为瘀血,走串胀痛为气滞或风邪。

疼痛的部位:

头痛:太阴经头痛——重痛,少阴经头痛——连及脑齿

胸痛——心肺

胁痛——肝胆

脘腹痛——脾胃

腰痛——寒湿痹证,湿热阻络,瘀血阻络,肾虚腰痛

四肢痛——痹证

周身痛——外感风寒湿(实);气血亏虚,经气不利(虚)。

9.月经:

1.月经先期——多为脾不统血,或邪热迫血等。(血热、气虚)经量多而色淡,多为气虚。

2.月经后期——多为血海不充,或气滞血瘀,或寒凝血瘀等。(血虚、寒凝气滞)

月经推迟,经血色暗,有血块,伴痛经,多属血瘀或寒证。

经量少,色淡,多为血虚。

3.月经先后无定期:多伴有痛经、或经前乳房发胀,属肝郁气滞。

第六章:辩证

1.肝阴虚证:肝阴虚证是指肝阴不足,虚热内扰所表现出的证候。

[证候]头晕,头痛,耳鸣,胁肋隐痛,两目干涩,视物模糊,烦躁失眠,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弦细数。

[分析]本证多因情志不遂,气郁化火,灼伤阴液,致肝阴不足所致。

2.肾阳虚:肾阳虚证是指肾脏阳气虚衰所表现出的证候。

[证候]腰膝酸软,形寒肢冷以下肢为甚,头晕耳鸣,神疲乏力,阳痿,不孕,尿少,浮肿或五更泄,面色咣白,舌质淡胖,脉沉弱。

[分析]本证多因素体阳虚或年高肾亏所致。

3.肾阴虚证:肾阴虚证是指肾阴亏虚,虚热内扰所表现出的证候。

[证候]眩晕,耳鸣耳聋,失眠多梦,咽干舌燥,腰膝酸软,形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男子遗精,女子经闭,不孕或见崩漏,舌红苔少而干,脉细数。

[分析]本证多因久病伤肾,或房室过度,或患急性热病后,或情志内伤,耗伤肾阴后所表现出的证候。

版权声明:

1、本文来源/网络素材整理/张翠翠责任编辑/涵卿

2、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联系(QQ):

?欢迎大家投稿,投稿邮箱

qq.







































只治疗白癜风的专科医院
白癜风传染吗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ibggw.com/kjscby/1016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