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宝莎娜、索超、郭玉娇、马若晗编译。通过CBCT或可获取有效数字印模

西班牙一项研究显示,进行全口种植修复重建时,锥形束CT(CBCT)或可作为一种有效的获取口腔数字印模的方式,但是仍需要更多种植体和CBCT相关的系统研究。

当决定采用该印模系统时,CBCT的辐射剂量或将成为主要考虑因素,选择符合该方法适应证的患者时,亦应当满足辐射防护原则(ALARA原则)。该研究年12月30日在线发表于《临床口腔种植研究》(ClinOralImplantsRes)杂志。

研究者选取5个人类无牙颌下颌骨,每个下颌骨植入6颗种植体(共植入30颗种植体)。种植体内植入特定的LOC-i扫描体后,行CBCT扫描。将CBCT获得的DICOM数据转换成STL格式,并经数字化处理获得种植体的数字化模型。通过实际的临床检查来评估结构适应性:螺丝拧入的被动性、影像学表现、视觉评估及探诊情况。

结果为,在5个植入种植体的下颌骨中,3个下颌骨结构适应性较好,另外2个下颌骨结构存在轻微差异。

检测口腔念珠菌感染浓缩含漱法更有效

来自日本的一项研究显示,浓缩含漱样本适用于检测口腔念珠菌病,使用该方法测得的念珠菌浓度与念珠菌感染的口腔症状高度相关。该研究年12月在线发表于《生物医学中心·口腔健康》[(BMCOralHealth,15()]。

口腔念珠菌病是由酵母样真菌-念珠菌引起的感染。从口腔内分离念珠菌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是,目前尚无基于口腔取样方法的微生物学或实验室标准,这使得难以准确的诊断口腔念珠菌病。该研究的目的是建立可靠的实验室诊断口腔念珠菌病的方法。该研究从个连续的门诊患者(位男性患者,97位女性患者;平均年龄,47.2岁;年龄范围,9~89岁)取口腔拭子、含漱和浓缩含漱样本。对培养样本的念珠菌菌落进行技术,比较不同取样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检测念珠菌检出和浓度与临床口腔症状的相关性。

结果为,拭子法的平均菌落数量为±CFU/拭子,含漱法为±CFU/μL,浓缩含漱法为±19,CFU/μL。中位数分别为23CFU/拭子(拭子法),56CFU/μL(含漱法)和CFU/μL(浓缩含漱法)。门诊患者的念珠菌检出率分别为33.5%(拭子法)和52.0%(含漱法)。使用浓缩含漱法测得的念珠菌浓度与临床口腔症状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残根、黏膜泛红、义齿、舌痛、口干和味觉异常为口腔念珠菌病可用预测因子。

预测上颌尖牙埋伏情况曲面体层片可靠度欠佳

比利时的一项研究显示,使用从曲面体层片测得的角度和距离来预测上颌尖牙埋伏不甚可靠。但是,最终拟合的预测模型——基于尖牙—第一前磨牙角、尖牙囊与中线的距离、尖牙囊与上颌咬合平面的距离——或许对诊断尖牙埋伏是有用的,并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干预或定期随访。该论文年12月18日在线发表于《口腔颌面放射学》(DentomaxillofacRadiol)杂志。

研究者从例至少包含两次曲面体层拍摄的数据中,选出一组包含30例有单侧尖牙埋伏的病例(12例男性,18例女性)作为定型数据集,拍摄年龄均在7~14岁之间,时间间隔1~3年(分为T1组和T2组)。T1组患者平均年龄为10.1岁(标准差1.3岁),T2组患者平均年龄为11.9岁(标准差1.1岁)。

这些数据样本也包含30颗对侧的上颌尖牙,再由另外30个病例提供60颗正常萌出的尖牙。作为试验数据样本的30个病例与定型数据样本的性别年龄相对应[12例男性,18例女性,T1组患者平均年龄10.1岁(标准差1.3岁),T2组平均年龄11.9岁(标准差1.1岁)]。两名观察者分别对T1组所有研究样本行角度和线性测量(内容为上颌中切牙宽度,只在无尖牙埋伏侧进行)。

在上颌埋伏尖牙和已萌出上颌尖牙的线性和角度测量以及投照的因素之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三个最佳诊断参数为尖牙与第一前磨牙角、尖牙囊到中线的距离以及尖牙囊到上颌平面的距离。

将上述三个参数拟合成多重逻辑回归模型来预估上颌尖牙埋伏的可能性,并得出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AUC)为0.97的较高值(95%可信区间为0.94~0.99),敏感度为90%,特异度为94%。在校验样本中,AUC值下降为0.80,95%可信区间为0.64~0.97,同时敏感度下降至40%,特异度增长至96.7%。

后牙区种植体或可早期负重

瑞士的一项临床研究显示,使用中度粗糙表面的亲水性种植体不联合骨增量种植于后牙区,手术3周后即进行功能性咬合负重是一种安全、可预测的治疗选择。该研究于年12月23日在线发表于《临床口腔种植研究》(ClinOralImplantsRes)杂志。

该研究纳入下颌后牙区缺牙的部分牙列缺失患者。种植后即刻取印模,指示种植体植入的位置。愈合21天后测量种植体稳定性(ISQ值)。当ISQ值≥70时,依照早期负重的原则,对种植体进行临时修复恢复咬合接触。在负重后1、3和6个月时重复测量ISQ值。同时评估其他临床指标(改良菌斑指数、改良龈沟出血指数、探诊深度、种植体肩台与龈缘距离和临床附着水平)。在术后,种植体负荷时,负荷后3个月和6个月时拍摄标准根尖片。使用Brunner和Langer提出的非参数检验来分析各项指标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显著性。

结果一共纳入了15例部分牙列缺失患者,植入了20颗种植体。所有种植体愈合良好。术后21天时,检测所有植体的ISQ值≥70(取3次测量的平均值),遂行临时修复。负重后3和6个月复查,ISQ值逐渐增加。临床指标反映出良好的组织结合。负重后3和6个月的根尖片显示,近远中骨嵴顶稳定在种植体粗糙面和光滑面之间。

口腔黏膜病患者种植是否受影响?

德国与泰国一项联合研究显示,对于口腔黏膜扁平苔藓(OLP)、舍格伦综合征(SJS)、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和系统性硬皮病(SSC)患者,种植修复治疗目前没有循证医学治疗指南。

然而,对于口腔黏膜扁平苔藓(OLP)、舍格伦综合征(SJS)、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和系统性硬皮病(SSC)患者,种植体植入治疗似乎没有受到严格的限制或禁忌。种植体存留率与无口腔黏膜病患者的存留率相似。对于口腔黏膜健康的患者,推荐依据种植修复的治疗指南进行治疗。该论文年12月21日在线发表于于《口腔康复杂志》(JOralRehabil)。

研究者使用PubMed/MEDLINE和EMBASE数据库系统进行文献检索,利用网格和搜索词组合辨别诊所在临床上用于口腔黏膜扁平苔藓、舍格伦综合征、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和系统性硬皮病患者的种植体修复方式。检索发表于年至年5月份期刊中的英文文献,文献纳入标准为:对于种植治疗研究设计、数量、性别、年龄患者、种植成活率均有报告,且随访时间超过12个月。

结果为,在53.9±18.3个月的平均观察期(MOP)之后,57例口腔黏膜扁平苔藓患者的枚种植体存留率(SR)为95.3%(标准差21.2%)。对于17例舍格伦综合征患者的颗种植体,平均观察期为48.6±28.7个月,种植体存活率(SR)为91.7%(标准差5.97%)。28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者的枚种植体,平均观察期为38.3±16.9个月,种植体存活率为98.5%(标准差2.7%)。5例系统性硬皮病患者的38枚种植体,平均观察期为38.3±16.9个月,种植体存活率为97.4±4.8%。

(来自《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口腔》第98期02版)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上海国际口腔设备器材博览会(9月25-28日)预告。

喜欢请分享,觉得不错请点赞哦!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擦什么药膏好
白癜风诊疗目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ibggw.com/kjscyf/1020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