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静山眼针疗法

第一章 眼针疗法的理论根据

1.王肯堂《证治准绳》,见《目门》卷七,引有华佗的一段话,这段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经过深入钻研,终于总结出“以目代耳”的“观眼识病”,进而又发展为眼针疗法。

“华元化云:目形类丸,瞳神居中而前,如日月之丽东南而晚西北也。内有大络六,谓心、肺、脾、肝主其一;外有旁支细络莫知其数,皆悬贯于脑,下连脏腑,通畅血气往来以滋于目。故凡病发,则有形色丝络显现,而可难内之何脏腑受病也……”

第一节王肯堂论五轮八廓

王肯堂在《证治准绳》中对五轮八廓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述。

一、五轮

“五轮,金之精腾结而为气轮,木之精腾结而为风轮,火之精腾结而为血轮,土之精腾结而为肉轮,水之精腾结而为水轮。

(1)气轮者目之白睛是也,内应于肺,西方庚辛申酉之令,肺主气,故日气轮。金为五行之至坚,故白睛独坚于四轮;肺为华盖,部位至高,主气之升降。少有怫郁,诸病生焉。血随气行,气若怫郁则火胜而血滞;火胜而血滞则病变不测。火魁金,金在木外,故气轮先赤。金木而后病及风轮也;金色白,故白泽者顺也。

(2)风轮者白内青睛是也,内应于肝。东方甲乙寅卯、厥阴风水,故日风轮。目窍肝。在时为春,春生万物,色满宇宙,惟目能鉴,故属窍于肝也。此轮清脆,内包膏汁有涵养瞳神之功,其色青,故青莹者顺也。世人多黄浊者乃湿热之害,惟小儿之色最正,至长食味则泄其气而色亦易矣。

(3)血轮者,目两角大小皆是也,内应于心,南方丙丁巳午火,心主血,故日血轮。夫火在目为神光,火衰则有昏瞑之患,火炎则有焚燥之殃。虽有两心,而无正轮。心君主也,通于大眦,故大眦赤者实火也。心包络为小心,小心为相火也,代君行令,通于小眦,故小眦赤者虚火也。若君主拱默,则相火自然清宁矣。火色赤,惟红活为顺也。

(4)肉轮者,两睥是也,中央戊己

辰戌丑未之土。脾主肉,故日肉轮。脾有两叶,运动磨化水谷。外亦两睥,动静相应。开则万用,如阳动之发生;闭则万寂,如阴静之收敛。土藏万物而主静,故睥合则万有寂然而思睡,此脏纳归静之应也。土为五行之主,故四轮亦脾所包涵。其色黄,得血而润,故黄泽为顺也。”

(5)神膏者,目内包涵膏液,如破则黑稠水出是也。此膏由胆中渗润精汁积而成者,能涵养瞳神,衰则有损。膏中一点黑莹是也。胆所聚之精华,唯此一点,烛照鉴视,空阔无穷者,是曰水轮。内应于肾,北方壬癸亥子水也。其妙在三,胆汁、肾气、心神也。五轮之中,四轮不鉴,唯瞳神乃照物者。

二、八廓

“八廓应乎八卦,脉络经纬于脑,贯通脏腑,以达血气,往来以滋于目。廓如城郭然,各有行路往来,而匡廓卫御之意也。”

(1)乾居西北,络通大肠之腑,脏属肺,肺与大肠相为阴阳,上连清纯,下输糟粕,为传送之官,故曰传导廓;

(2)坎正北方,络通膀胱之腑,脏属于肾,肾与膀胱相为阴阳,主水之化源,以输津液,故曰津液廓;

(3)艮位东北,络通上焦之腑,脏配命门,命门与上焦相为阴阳,分输百脉,故曰会阴廓;

(4)震正东方,络通胆腑,脏属于肝,肝胆相为阴阳,皆主清净,不受浊秽,故曰清净廓;

(5)巽位东南,络通中焦之腑,脏属肝络,肝与中焦相为阴阳,肝络通血,以滋养中焦,分气以化生,故曰养化廓;

(6)离正南方,络通小肠之腑,脏属于心,心与小肠相为脏腑,为谓阳受盛之胞,故曰胞阳廓。

(7)坤位西南,络通胃之腑,腑属于脾,脾胃相为脏腑,主纳水谷以养生,故曰水谷廓。

(8)兑正西方,络通下焦之腑,脏配肾络,肾与下焦,相为脏腑,关主阴精化生之源,故曰关泉廓。

3.脏腑分布规律

脏腑相配,内经已有定法,而三焦分配肝肾者,此目之精法也。盖目专窍于肝而主于肾,故有二络之分配焉。左目属阳,阳道顺行,故廓之经位法象亦以顺行。右目属阴,阴道逆行,故廓之经位法象亦以逆行,察乎二目两眦之分则照然可见阴阳顺逆之道矣。”

第二节眼区的划分

一、用八卦划区

华佗说:“目形类丸……有大络六、中络八……,包括五脏六腑、心包和命门,三焦又分为上焦、中焦、下焦,去掉,命门、心包,共计13个部位,在小小眼睛里容纳了13个部位,利用八廓是很适宜的。而八廓来源于八卦,于是就用后天八卦划分眼睛八区。一般对方向的称呼习惯上叫做前后左右,前为阳,左为阳,就先划分左眼。为了使片j方便,将乾、坎、艮、震、巽、离、坤、兑改用l、2、3、4、5、6、7、8代表。

(一)具体方法:

两眼向前平视,经瞳孔中心做一水平线并延伸过内、外眦,再经瞳孔中心做该水平线之垂直线,并延伸过上、下眼眶。于是将眼区分成4个象限。再将每个象限分两个相等区,即8个象限,区域相等,此8个相等区就是8个经区。

划区时,人仰卧头向北、脚向南。左眼的西北方恰当乾卦,正北为坎,东北为艮,正东为震,东南为巽,正南为离,西南为坤,正西为兑。与脏腑的关系,乾属金,肺与大肠属金;金生水,坎为水,肾、膀胱属水;水生木,正东方肝、胆属木,木生火,正南方心、小肠属火;火生土,西南方坤为地,脾、胃属土。东北艮为山,山是高峰,画为上焦;东南巽为风,画为中焦;正西兑为泽,画为下焦。去掉命门,因为命门不属于脏腑,心包附属于心,均无位置。扩大了三焦的分布。对眼针治疗起到内外相应的作用。左眼的八区如图2—3。

用后天八卦划分了左眼八区。右眼是根据左眼的分区,将图纸向右水平翻转,作为右眼的划区定穴。如图2—5。

分区通联脏腑记忆口诀:

乾一肺大肠,坎二肾膀胱,艮三上焦,震四肝胆藏,巽五中焦属,离六心小肠,坤七脾和胃,兑八下焦乡。

第三节络脉的形色

白睛络脉有七种形状和八种颜色。

(一)络脉的形状

络脉的出现有七种形状:①根部粗大;②曲张或怒张;③延伸;④分岔较多;⑤隆起一条;⑥模糊一小片;⑦垂露。分别叙述如下。

1.根部粗大由白睛边缘处络脉粗大,渐向前逐渐变细。此种形状多属于顽固性疾病。

2.曲张或怒张络络脉出现曲张,由根部延伸,中间转折曲张.以至于怒张。为病势较重。

3.延伸络脉由某一经区传到另一经区,则出现延伸现象。例如附图为左眼肾区向下焦延伸。可以有两种情况,一由肾病传入下焦;二为此种下焦的疾病(例如腰腿疼痛,生殖、泌尿系统疾病)是由肾经而起,病源在肾。此病例,络脉虽由肾区向下焦延伸,但其根部赤脉较浓,是说虽传入下焦而肾病未愈。反之如由肾区向下焦延伸,其肾区根部形色俱淡,是说病已传入下焦,但肾经的疾病已渐减轻。其他各经,依此类推。

4.分岔较多此种现象多出现在眼球上部,眼球下部亦有时出现。说明病势不稳定而容易变化。

5.隆起一条多属六腑的病。观眼识病,因巩膜与结膜的络脉深浅不同,五脏的病多出现于深层,好像络脉在玻璃板下面。六腑的病多在上层,似在玻璃板的上面。图片均表示病在于胃区。

6.模糊一小片此种络脉多发生在肝、胆区,肝郁症、胆结石症往往出现之。

7.垂露写毛笔字讲“悬针”,“垂露”。白睛络脉下端象垂着一颗露水珠似的。如见于胃肠,多属虫积。见于其他经,多属郁症。

(二)络脉的颜色

白睛上络脉的色泽,基本是红色,但有浓淡明暗之不同。从这些不同的色泽可以看出病程长短,寒热虚实,预后转归,病情变化,可作为诊断及观察疗效的参考。

1.鲜红络脉鲜红,为新发病。属于实热,病势正在发展。

2.紫红络脉呈紫红,说明病为热盛。

3.深红络脉深红,主于热病而病势加重。

4.红中带黑络脉红中带黑,主于热病入里。此图在上焦之间,病人多确神昏谵语。

5.红中带黄络脉红中带黄,黄色于五行属土,脏腑为脾胃,“胃为后天之原”,“有胃气则生”,为病势减轻的现象。

6.络脉淡黄望面色隐隐微黄是胃气旺盛为疾病将愈的面色。白睛上出现络脉颜色淡黄亦为病势将愈的现象。

7.络脉浅淡络脉的颜色浅淡,是气血不足,属于虚证或寒证。虚证气血不足,寒证气血凝滞,络脉的颜色浅淡。

8.络脉暗灰白睛上络脉暗灰,属于陈旧性病灶,症状早已痊愈,但经络在白睛上的痕迹永不消失,其颜色是暗灰的。然而由暗灰转为淡红是其旧病复发征兆。

(三)观察方法

医生洗净双手,先看左眼,后看右眼。让病人放松眼皮,用拇指、示指扒开,让病人眼球向鼻梁方向转,由1区可以看到6区,然后再让病人眼球向外眦方向转,则由6区可以看到8区。对哪一经区出现络脉.需要仔细看。两眼看完,只须一两分钟。病人无任何痛苦,检视也颇方便。偶然也会遇到病人眼睑发硬不易扒开,但为少数。

中风初起的病人,眼睑发硬,眼球不会转动;神智不清、狂躁不安的病人都不能看眼,诊脉也很困难。

应备有印好眼区的“观眼识病记录图”随看随即画在图上,便于分析。对这种检查方法熟练后,不用记录图,可直接写在病志上。

第四节眼针疗法

(一)眼针的穴位

人的眼睛也不过几厘米,小小的眼白睛分成八区,容纳13个穴,各区的比例相等。

1、2、4、6、7五个区是肺、大肠,肾、膀胱,肝、胆,心、小肠,脾、胃各占二分之一。3、5、8区是上焦,中焦,下焦,自占一个整区。

眼针穴不另取穴名,属于某区即名某区穴,如“上焦区”、“肝区”等,总名“眼针眶区十三穴”。

穴的位置均距眼眶2mm。整个经区也不过指头大小,与经穴和经外奇穴差不多,而一区两穴的就更小了,找穴时以瞳孔为中心,按钟表的比拟把各区分辨清楚.每个穴占据眶内眶外一定的范畴,找穴要准是首要条件。

(二)取穴原则

取穴即所用的穴,又名配穴。一般针灸取穴比较复杂。眼针疗法取穴有三种。

1.循经取穴眼针循经取穴,即确诊疾病属于哪一经即取哪一经区穴位。或同时对症取几个经区。

2.看眼取穴据观眼识病取穴,即确诊疾病属于哪一经即取哪一经区穴位,或同时对症取几个经区。据观眼识病哪个经区络脉的形状、颜色最明显即取哪一经区穴。

3.病位取穴按上、中、下三焦划分的界限,病在哪里即针所属上、中、下哪个区。例如头痛项强,不能举臂,胸痛等均针上焦区;胃病,胀满,胁痛等针中焦区;脐水平以下,小腹,腰臀及下肢,生殖、泌尿系统疾病均针下焦区。

(三)眶内眶外的刺法

1.由眶内移封眶外

2.距眼眶2mm向眶内针刺

因为眼针疗法是前所未有,从临床探索而创造的,无参考材料,只靠实践。最初是针眶内,虽然有效但往往引起针后出血。体针出血是常有的事情,用棉球一擦就可以解决。但眼区不同于其他部位,血未流出而瘀积在球结膜下引起眼球赤红或肿胀,数日乃至十余日才能恢复。以后想出一个方法,针刺之前,先用纱布冷敷使眼球的血管收缩然后针刺,这样行针,出血的事故减少了,但不能完全没有。以后把穴位移封眶外,出血的事故大大减少,但眶下四穴,如果刺着眼睑皮下的血管往往引起眼皮青紫。经研究发现用针不合适是造成出血的主要原因。

(四)选针

在眼睛上扎针,非同小可,用针要选细且短。经过实验多种针最后比较,以29号直径O.34mm、长15mm即0.5寸的不锈钢针最为合适。从此就用这种针作为标准的眼针针具。

(五)练针

在《针灸秘验》各种刺法的锻炼里讲到用“水面练针”4个步骤。那是一般针刺通常叫做体针的练针法。针刺眼睛,唯一条件就是要使病人的眼睛不受损伤,这必须有一套新的练针方法。

一般针灸医生起码要两个条件,第一眼不花,第二手不颤,使用眼针更要具备这两个基本条件。

练针方法:用空的圆形或四方形盒子,不要盒盖,糊上一层国产的厚点的白纸(太光滑的不适用),纸上画好眼图,和人的眼睛大小相仿,线条清晰,一个像人睁着眼睛一样,另一个闭着眼睛,前者练眶外进针,后者练眶内进针。把练针盒放在与眼睛同高的地方,要稳定不动摇。在眼图上点上小米粒大的13个眼穴点。另外,再在眼图外四周稍远地方随便点上小米粒样大小的黑点。

眼针的持针方法只用拇指、食指捏住针柄,使针尖向前和手指同一方向。然后一手按住练针盒,一手针刺黑点,每日刺下,练到针剌黑点丝毫不差的程度,然后再刺眼图上的眼穴,直刺、斜刺,沿皮横刺,轻刺到针尖剌到纸上而纸不破损,重刺则应针而入敏捷迅速。先练右手,后练左手,眼针要一针一针的,不能两眼齐刺,但要求左右两手都能熟练且准确的扎针。两只手需要2个月,右手练20天,左手要练40天,达到左右开弓,得心应手的程度。盒上的白纸要每日一换。

(六)眼针的各种刺法

1.点刺法在选好的穴位上,一手按住眼睑,病人自然闭眼,在穴区轻轻点刺5~7次,以不出血为度。

2.眶内刺法在眶内紧靠眼眶向眼区中心刺入,眶内针刺无痛,但要手法熟练,刺入准确。眶内都用直刺,针尖向眼眶方面刺入。进针O.5寸。手法不熟时,切勿轻试。

3.沿皮横刺法应用在眶外,在选好的经区,找准经区界限,向应刺的方向沿皮刺入,可刺入真皮达到皮下组织中,不可再深。眶外穴距眼眶边缘2mm。每区两穴的不可超越界限。

4.双刺法不论直刺、横刺,刺入一针之后可在针旁同一方向再刺入一针,能够加强疗效。

5.表里配合刺法也叫内外配合刺法,即在选好的眼穴上,眶内、眶外各刺一针,效果更好。

6.压穴法在选好的区穴,用手指压迫,病人感到酸麻为度。有的医生用火柴棒、点眼棒、三棱针柄代用针刺,而效果相同。针刺的效果是有时间性的,病人如患疼痛症,在医院针刺已止痛,夜间在家又发生疼痛,怎么办?有些病人提出这个问题,可嘱其于疼痛发作时,手压医生针过的地方,效果亦佳。儿童、畏针的病人、路远不能常来的病人都可以使用压穴法。

7.眼区埋针法对疗效不巩固的病人,在眼区穴埋王不留、皮内针均可。

8.电针法不得气的,经用眼针后5分钟还不生效的病人.可在针柄上通电流以加强刺激,方法和一般电针一样。

9.缪刺法一侧有病,针患侧无效时,可在对侧眼区同名穴针刺之。

10.配合其他疗法眼针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配合其他疗法使用。如体针、头针、梅花针、耳针、皮内针、按摩、气功、药物、水疗、蜡疗及各种体疗。

(七)进针法

眼针进针要稳、准、快。一手持针,另一手按住眼睑,把眼睑紧压在手指下面,右手拇指、食指持针迅速准确刺入。下四穴与眼睑相接,如不把眼睑按在手指下边而且按紧就有皮下出血的可能。

(八)手法问题

针灸手法据不完全统计有多种。眼针的手法不同,快速刺入以后,不用提插、捻转、开合任何手法。刺入以后病人感觉有麻酸胀重或温热、清凉等感觉直达病所,是得气的现象。如未得气,可以把针提出1/3改换一个方向再刺入;或用手刮针柄,或用双剌法。有的人始终不得气.因经络麻痹,或因病程较久,病势较重,多针几次,亦可生效。

(九)起针问题

学习眼针应先学起针,后学扎针。起针时用右手二指捏住针柄活动几下,缓缓拔出1/2,少停几秒钟再慢慢提出,急用干棉球压迫针孔片时,或交给病人自己按压一会儿。

(十)眼针适应证及配穴治疗

眼针的功能:止痛消肿,安神定志,理气和血,通经活络。

1.效果迅速的适应证及配穴治疗

(1)中风偏瘫:新中风偏瘫经过抢救巳过危险期,针上、下焦区,可以应针而效。但病程过久,数月以至数年,筋骨肌肉均正常者,仍然有效。如果因病久发生肌肉萎缩,骨髂变形,肩肘屈而不伸或伸而不屈,手不能握或握固难开,下肢屈伸不利,内、外翻足,脑软化,脑萎缩者,效果多不理想。

初期偏瘫,让病人仰卧伸腿,将患侧屈膝,令足心踏床面,稳固不动者必有效,如果患足踏床面时左右摇摆不定或不能踏床者,均无效或其效甚微。

(2)急性扭伤:针下焦区,效果良好。

(3)落枕:针双上焦区。

(4)降血压:针双肝区可调整血压,高者可降,低者可升。

(5)痛经:针双下焦区。

(6)遗尿或尿频:针下焦区、肝区、肾区。

(7)心律失常:针双心区。

(8)膈肌痉挛:针中焦区。

(9)胃痉挛:针中焦区。

(10)头痛:针上焦区,偏头痛配胆区,后头痛配膀胱区。

2.其他适应证

(1)目赤痛:针肝区。

(2)近视:针肝区配内睛明。

(3)眼睑下垂:针脾区、上焦区。

(4)针眼:针脾区。

(5)电光性眼炎:针上焦区、肝区。

(6)鼻炎:针上焦区、肺区。

(7)声音嘶哑:针肺区、上焦区。

(8)喉痛:针肺区、上焦区。

(9)舌痛:针心区。

(10)牙痛:针上焦区、患侧翳风(龋齿不效)。

(11)耳聋、耳鸣:针肝区、上焦区。

(12)三叉神经痛:针上焦区。第一支痛配瞳子醪;第二支痛配四白;第三支痛配颊车。

(13)面肌痉挛:针上焦区、脾区。

(14)面瘫:针双上焦区。

(15)项强:针双上焦区、膀胱区。

(16)五十肩:针双上焦区、大肠区。

(17)上肢不能举:针上焦区。

(18)老年慢性气管炎:针肺区,咳喘穴(大椎两旁5分,向大椎斜刺5分深,不留针)。

(19)胸痛:针上焦区、心区。

(20)背痛:针上焦区、膀胱区。

(21)腰痛:针下焦区、肾区。

(22)尿路结石腰痛:针下焦区、肾区。

(23)腰胁痛:针中焦区、肝区。

(24)坐骨神经痛:针下焦区、患侧胆区。

(25)胃痛:针中焦区、胃区。

(26)胆囊炎:针胆区。

(27)胆道蛔虫:针肝、胆区。

(28)胰腺炎:针中焦区、脾区。

(29)呕吐:针中焦区、胃区。

(30)拒食症:针胃区配四缝。

(31)便溏:针大肠区。

(32)痢疾:针下焦区、大肠区。

(33)便秘:针大肠区、左腹结皮内针。

(34)膝关节痛:针下焦区、膝眼。

(35)下肢痿软:针下焦区、肾区。

(36)足跟痛:针下焦区、胆区。

(37)神经衰弱:针上焦区、肾区、心区。

(38)月经不调:针下焦区、肝区、肾区。

(39)阳痿:针下焦区、大赫。

(十一)注意事项

1.留针问题眼针不宜留针过久,至少5分钟,最长不可超过15分钟。

2.禁忌证除病势垂危,抢救期间,精神错乱,气血虚脱已见绝脉者皆可用之。对震颤不正,躁动不安,眼睑肥厚可以不用。

赞赏

长按







































白癜风联合诊疗中心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ibggw.com/kjscyy/7915.html

------分隔线----------------------------